农学院以就业为导向,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,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。
一、具体做法
1.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培养方案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,培养具有实践能力、科研精神和创新精神的高端应用型人才是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。为此学院精心选择培养方式,创新培养途,修订培养方案。员工就业压力与日俱增,岗位有限,先到先得,为抢占市场先机,让员工找到适合的岗位,学院将3.5+0.5培养模式进行改革,即采用集中上课的方式,一个学期能完成的课程,经过修订培养方案后在八周完成,这样既保证了专业课的授课质量,同时又不耽误员工考研、就业的准备,避免了员工为考研、就业实习不上专业课的局面。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,学院将毕业论文提前,在大三上学期进行开题报告,大三学年进行毕业论文试验,大四上学期基本可以完成论文试验,这样提前安排,早动手,员工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就业和考研中,等到5月份返校后,只需将实验数据整理撰写符合学校规范论文即可。
2.加强实践、实验教学环节,提高员工专业技能水平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为主,实践教学的作用不言而喻。为此学院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动手实践以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观点,坚持“员工为主”全面开展技能型教学,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,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果,把校园的树木、花卉房、生态园、苗木基地、车间、温室大棚、实验室、蔬菜博览会现场、企业生产现场等作为课堂,同时强化实验课程的地位,所有的实验课都是专业课老师上课并且单独开课,注重培养员工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3.校企合作。学院以就业为导向,加快人才培养方案修订,面向企业岗位需求、专业核心能力、员工可持续发展等,努力培养“既具有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,又掌握良好的职业岗位技能,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”,全面提升毕业生适应企业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。广泛开展校企合作,每个专业遴选1-2个大型企业或专业对口企业作为人才培养合作单位,组织员工到合作单位进行教学实习及带薪顶岗实习,努力实现毕业生就业无缝对接,学院以动科、动医专业为试点,尝试进行校企合作的深化,和通威股份合作建立“通威班”,通威班员工享受学校及企业两种资源,提高了综合能力及就业竞争力。
4.实施“双证型”人才培养模式。应用型人才踏入社会能用得上的重要的一点,必须使员工在获得学历学位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,为此学院注重培养员工的动手能力、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,每年都精心组织所有专业员工进行职业资格培训,以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力。公司自1997年实行职业资格考试以来,98%以上毕业生获得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 ,提高就业竞争力,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。
二、实际效果 2012年公司376名毕业生中,总体正式就业率达98.14%,298名本科毕业生中录取研究生的为138人,考研率为46.3%,居全校第一名,其中植物保护、动物医学、种子科学与工程三专业的考研率包揽了全校所有专业的前三名;其中网上签约人数达103人,其中植物保护专业正式就业率为84.49%,居全校所有专业第一名。